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來,三亞圍繞國家糧食安全需要和全球種業創新前沿,充分利用三亞的“緯度”、南繁的“溫度”,打造南繁硅谷,為生物多樣性發展插上翅膀。
倉稟實,天下安。在全國秋糧收獲進入尾聲之時,新一季南繁育種大幕在三亞拉開。在三亞南繁育種基地,水稻、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的種苗郁郁蔥蔥,在暖冬里煥發著蓬勃生機。每年冬天,全國8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的7000多名農業專家就會來到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利用海南獨有的氣候加速育種過程。
三亞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院副院長 王福軍:近些年來由于氣候變暖、過度利用包括外來生物入侵、過度開發等等一些因素的影響,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但是海南相對來說,因為自然條件比較好,是我國唯一的熱帶省,對搞農業生產的人來說,是個得天獨厚的省份,所以它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外界的影響相對來說比較小。
生物多樣性是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位于海南三亞的南繁生物育種專區占地5040畝,集育種、科研、擴繁為一體,為生物育種產業化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截至目前,多家科研院所和企業陸續進駐,開展育種試驗工作。
三亞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院副院長 王福軍:這是我國集中精力辦大事的一個重要的體現。尤其是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和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有重要的作用。使得更多的科學家及其團隊成員來到海南、來到崖州灣從事科學育種工作。如果大家都集中在生物育種專區,促進一些交叉學科的融合,促進一些廣適性品種的產出,對我國的糧食高產穩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隨著“南繁硅谷”建設的不斷推進,南繁科研育種由季節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種子研發轉變,由單純育制種向種業全產業鏈轉變,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協同轉變,由南繁事業向南繁事業與產業并舉轉變?!澳戏惫韫取钡拇蛟?,也使豐富的種質資源得到高效利用,推動種業振興與農業科技原始創新。
三亞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院副院長 王福軍:隨著育種條件和育種技術的不斷完善,對不同生物多樣性,包括一些生物多樣性的恢復和保持,包括一些新的生物多樣性系統的建立,有很多益處。用習主席的一句話,我們一定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的手里。
來源/三沙新聞
監制/黃丹 范江虹 葉微
主編/陳銀玲 王欣
編輯/王偲偲
記者/邵天馳 陳家祺(實習) 申澤凡(實習)
?三沙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