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灣科技城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指南(試行)》《崖州灣科技城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報告》日前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會,經測算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以下簡稱科技城)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達59.39億元,這也是海南首份園區GEP核算生態價值報告單。
名詞解釋:
GEP即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是指一定區域在一定時期內生態系統的產品與服務價值總和,是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及其經濟價值總量。GEP由物質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文化服務價值三部分組成,一般以年度為核算時間單元。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
以2020年全年為基準,科技城對園區內自然資源本底進行調查,參考國家及地方標準,考慮生態系統自身的功能與特點,形成具有崖州灣特色的GEP核算體系,確定了農田、濕地、草地、林地、城市綠地等5大生態系統和物質供給、調節服務、文化服務等3個功能類別。經核算,科技城GEP為59.39億元,單位面積GEP為1.22億元/平方公里。其中,物質供給2.69億元,占崖州灣科技城GEP總量的4.5%;調節服務為46.87億元,占78.9%,調節服務以局部氣候調節、固碳價值為主;文化服務價值2.69億元,占16.6%,文化服務以休閑旅游、景觀溢價為主。
具體而言,生物質供給、水資源供給、生態能源、水源涵養、土壤保持、海岸帶防護、洪水調蓄、空氣凈化、水質凈化、固碳、局部氣候調節、噪聲消減、休閑旅游、景觀增值等14個核算指標的體系,從實物量和價值量兩個方面來測度核算園區“青山綠水”的價值。在實物量方面,為評估生態系統一定時間內提供的功能,優先選用海南及科技城水文、環境、氣象等高精度數據,運用國際及國內最新出臺的標準化的生態系統模型和生態生產函數評估生態產品實物量,提升核算結果的準確性。在價值量方面,采用影子工程法、市場價值法、替代成本法等,并依據三亞官方統計數據,同時通過市場調研的方式,對于各類生態產品的貨幣價值進行核算。在涉及對未來預測價值估算時,采用與GDP可比價相同的方法。通過GEP核算可直觀掌握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和區域生態系統狀況,科學地把握生態文明建設方向。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就是綠山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換路徑,當前GEP核算體系的建立及核算結果有助于準確把握不同生態產品的屬性。下一步,科技城將繼續深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長效機制,優化空間布局、開展生態整治,著力拓寬綠色發展新通道,保障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關注生態環境的治理和優化,積極擴大生態價值,變“生態資本”為“富民資本”。
據了解,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于2022年3月正式啟動GEP核算體系工作,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等7名專家參與評審工作。
來源/三亞發布
監制/黃丹 范江虹 葉微
主編/陳銀玲 王欣
編輯/丁燦
@三沙衛視